楼主: 李海军老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寒雪之旅》——黄易

[复制链接]

0

主题

1

好友

3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35#
发表于 2015-3-1 18:18:57 |只看该作者
冀宝斋博物馆
冀州历史悠久,素有“九州之首”的美誉,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传统和文化积淀。在美丽的衡水湖南畔,有一座紧靠滨湖公园的高大建筑,气势恢宏,庄重儒雅,这就是冀宝斋博物馆。
寒假期间,晶晶表姐带我去参观了冀宝斋博物馆。进入博物馆后,发现博物馆很大,主馆共分四层,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馆内设12个主题展厅,展出藏品2218件,其中8个瓷器展厅,2个书画展厅,1个青铜器、金银器展厅,1个唐三彩、玉器展厅。展品的时间跨度由远古至明清,馆藏近四万件让人看着眼花缭乱。
馆内唐、宋、元、明、清的瓷器精品令人赏心阅目,赞叹不已。更难得的是,展出了数十件唐宋及唐宋以前的青花和彩瓷,供鉴评和研究,以探明究竟,求得谜解。此外,唐三彩和青铜器的收藏展出,也颇有气势,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代和古代书画名家汇集,妙手众多,书法和绘画同样给人美的享受。
在博物馆里,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超大瓷碗,也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碗。这个碗的碗口直径有2米多,我想我都可以在里面游泳了。碗的里面和外面绘满了彩色的花纹,虽然年代久远,但色彩仍然艳丽。还有一个绘有青色龙纹的大瓷盘,盘底一条较大的龙,周围还有8条小龙环绕着这条大龙,9条龙都画得栩栩如生。
这次参观博物馆,让我对祖国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点评

王以灵  加一些瓷器的样子。  发表于 2015-3-3 13:06
史杭杰  全是介绍。  发表于 2015-3-2 21:53
杨美琪  没有过渡,不自然。  发表于 2015-3-2 11:50
蒋语彤  全部都是在写你看到了什么,很不详细  发表于 2015-3-2 11:48
No matter how poor, learning is also want to keep a good moo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好友

3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34#
发表于 2015-3-1 13:34:57 |只看该作者
                                                                                《家》读后感
       经过一个寒假的时间,我终于将巴金的《家》读完,这是一本反映了一个时代变迁的书.《家》以巴金娴熟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个形象都写得有血有肉、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巴金透过对一个大家庭的描写折射出对旧社会旧制度的厌恶与憎恨,家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通过家来痛斥了人与人在交往中黑暗、违心和奉承,通过三兄弟间性格的不同和对未来社会的不同看法进行了层层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让人眼前一亮.
  三兄弟中老大觉新的性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懦弱到极点的那种人,在以前就称他为“无抵抗主义”,是旧社会、旧体制的积极的拥护者;老二觉民则是站在老三觉慧那边,但他并不像觉慧那样冲动,有着沉稳的性格,对于进步先进思想十分接受,但意志不坚定,在必要的时候也会积极主动的争取幸福,从这点上来说我还是很欣赏他的;我最欣赏的是老三觉慧,他是一个对前途未来充满信心,坚定不移的相信旧社会一定会过去,旧制度一定会被舍弃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使他和老大觉新的性格刚好背道而驰,就像两条平行线不可能有任何交叉点一样,也就注定着他们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
  ,在《家》中描述的这七十多个人物,各有各的鲜明特点,他们中大部分是旧社会、旧制度的拥护者,是当时社会的主流,但也有像觉民和觉慧这样少部分的旧社会、旧制度的批判者,进步先进思想的接受者.也就是有了这些人,才使“五四”后中国人民慢慢觉醒,开始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文化.那个黑暗的年代永远地过去了,但《家》在批判那个时代的同时正昭示着青春的可爱,对啊!青春是多么的可爱,我们正处于美好的青春岁月中,我们充满了激情,我们的心里洋溢着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好友

3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33#
发表于 2015-3-1 13:32:0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以灵 于 2015-3-2 19:19 编辑

                                                                       《茶花女》读后感
       《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成名作,她开创了通俗剧的先河。使得人们对世俗情感有了一个较深的理解,也使得人们心中的一些世俗偏见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
       《茶花女》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巴黎名妓悲情的的一生。这里采用了倒叙的写法,男主角那痛苦悲伤的回忆,使得情节看起来更加煽情。巴黎名妓玛格丽特是一位貌美钟情的女子,她生活在一个充满金钱和色欲的肮脏的社会里。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一个纯洁的生灵也会身不由己而走上歧途。往往这种人又正是被人们所忽视的,甚至是歧视的。而谁又知道像玛格丽特这样柔弱女子在那荒淫无度的生活下,内心感受又是怎样
      在小仲马那个时代,资产阶级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贫富分化严重,不少人为了生存只好走向极端,而当时的一些妓女就是这样情非得已,但生活所迫只有出卖肉体才有一丝希望。这样的生活可能是寝食无忧,但是这些妓女们还是要尽量力摆脱这种生活,她们依然是向往那种平淡自由的生活毕竟只有那样的生活才有可能幸福,那样的生活才有可能做到真实的自己,那样的生活才有可能摆脱世俗的偏见,就像普通的百姓一样。
     玛格丽特正是为了这样的生活,宁愿舍去一切和心爱的人一起过上平淡幸福的生活。但世俗的偏见的力量就是那样的强大,男主角甬迪的父亲因为她有损于他们家的名誉,毅然要求玛格丽特离开他的儿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好友

3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32#
发表于 2015-3-1 13:28:08 |只看该作者
                                                                                       包饺子
    快过年了,我想给家人一个惊喜,左思右想,一个念头闪过脑海—包饺子。于是,我立刻去请教我家的大厨—妈妈。
  妈妈听了我的想法,也很赞同,笑眯眯的告诉我:“包饺子,需要四步。第一步:剁饺子馅;第二步:和面;第三步:擀饺子皮;第四步:包饺子。”包饺子看似很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
  妈妈先帮把葱和蘑菇剁成丁儿,拿出绞好的肉,之后再把它们混在一起,饺子馅儿就完成了。下面开始和面了。我把面粉倒入盆内,用手扒个小坑,把水倒进坑里,由慢到快的揉,可是调皮的面总是粘在我的手上,搓都搓不下来。和面一定要使用三光政策:盆光,手光,面光。和完面后,我要擀饺子皮儿了,别以为擀饺子皮儿很容易,稍微有一点儿不注意,饺子皮儿就成“畸形”的了。经过妈妈的一番指导,我终于把饺子皮儿擀完了。
  下面,我开始做最艰巨的一步:包饺子。我左手拿皮儿,右手拿筷子,把馅儿放到皮儿里,包起来。由于包的馅儿太多,都包不住了,个个都露馅儿了。这时,妈妈走了过来,看了看我包的饺子,哈哈大笑,说:“你包的饺子都露馅儿了,你是煮饺子,还是煮饺子馅儿呀!”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包了很多各种各样的饺子,有“刺猬的,手提包的,三角形的,小船的,还有扇子状的……
  要下锅了。看到白胖胖的饺子在锅里来回翻滚,我馋涎欲滴,现在就想尝一个亲手包的饺子。过了一会,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了。我马上夹起一个,放进嘴里。妈妈笑着说:“看你这个小馋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是不是把嘴烫了?”听了妈妈的话,我不好意思的笑了。
  经过这一次包饺子,即让我填饱了肚子,又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而且家人都说我包的饺子好吃,我的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好友

38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31#
发表于 2015-3-1 00:01:02 |只看该作者
《家》读后感
1、琴,读了几年书,非常反抗父母决定他的婚姻。所以在觉新和觉慧的帮助下最终取得了胜利,并真心地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2、巴金用热情的语言写出了觉新这个人物形象,这个角色在巴金的笔下活了过来,充满了生命力。而觉新,也是这本书中给人留下最大印象的角色。
3、二哥觉民,拥有进步思想,但不坚定,然而,他凭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帮助,赢得了琴——一个充满自信的女人,他可以说是《家》中最幸运的一个了。
4、《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钰。这三个女子不但性格不同,而且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结局却是相同的。
5、觉新的家族地位。他是家里的长子,他从一出生便注定要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任。他是整个家族的未来,他承载着家人的希望。
                                                                                                                    六(6)                                                                          
                                                                                                                          黄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好友

38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30#
发表于 2015-2-28 23:59:22 |只看该作者
茶花女读后感
1.19世纪40年代,一个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贫苦乡下姑娘来到了巴黎,走进了名利场,成了上流社会的一个社交明星,开始了卖笑生涯。
2.我觉得玛格丽特她美丽、聪明,虽然沦落风尘之中,却出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她不同于一般的烟花女子。她有爱心、善良,她有希望、梦想,甚至还闪烁着圣洁的光辉,比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更惹人怜惜、疼爱。
3.玛格丽特的善良还表现在,当她得知不能与阿尔芒在一起,自己的希望破灭时,她选择了离开。她牺牲了自己,换来了阿尔芒妹妹的幸福及阿尔芒可能成功的未来,但她也失去了真爱与最后的快乐。
4.我如今想赞叹玛格丽特戈蒂埃,她的勇气、善良、爱心、美貌、智慧,都是可叹的。但她也有放荡的一面,我想她这样的牺牲并不值得。
5.“茶花女”这三个字在人们心中不应该是放荡下贱的标志。反而应该是善良的标志。因为“茶花女”有一颗纯洁的心。
                                                                                                 六(6
                                                                                                         黄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好友

4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29#
发表于 2015-2-28 17:32:42 |只看该作者
茶花女读后感

读完小仲马先生的《茶花女》,我的心情许久不得平静。也许是一口气读下来的缘故,又或者是由于作者是有过类似的亲身经历,整个故事异常真切。头脑里清晰地呈现着茶花女美丽圣洁的面容——因为“她的一生是罪人,而她死时是基-督徒”。

玛格丽特的生活,我不直该用什么来词语来形容。或放荡,或精彩,或悲惨,或深刻……这种浓浓的,令我挥洒不去的印象,促使着我写下个人对《茶花女》的理解。

我们不应该再用世俗的眼光,去衡量一个如此高贵的妓女。她的身份是许多公爵夫人所耻笑的;是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有一点点权利的人都可以蹂躏的;是我们在谈笑时嗤之以鼻的;是……大概“妓女”这个字眼,充斥着大家的排挤、偏见。

有人说:“真正的爱情往往能使人变得崇高。”然而书中的阿尔芒在得到了玛格丽特之后,反而更加堕落了,与此截然相反的是真情让玛格丽特变得崇高起来。读后,我的心很九仍颤抖不已。

女主人公——一个被唾弃的妓女居然潜藏着如此高尚弥足珍贵的品德,她实实在在是书中最可尊敬的人。我们应该承认,不管小说如何虚构,茶花女有一颗常人不具备的高贵灵魂。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好友

4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28#
发表于 2015-2-28 17:10:38 |只看该作者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我一口气完成了那漫长的40万字旅程,在书里的主人公都得到应有的结局时,我的心并没有随着书的最后一页的闭合而释然。
从这本书结尾令人结尾惨淡痛心!新月跟楚雁潮之间的爱情令人感慨,令人怜悯,但却阴阳两隔。这是愚昧的封建礼教造成的,封建迷信戕害了家族几代人,而新月的悲剧也恰恰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天星跟容桂芳的爱情也没有结局,这难道仅仅是梁君壁的错吗?不,这是整个封建社会遗留的弊端,是封建礼教的思想侵害着没有思想的梁君壁!
    新月渴望母爱,打从记事起,她就没有享受过,幸好有一个疼爱她的姑妈,才让她隐约感受着母爱。照片上的母亲是那样的和蔼可亲,而现实生活中的母亲是那样的冷若冰霜,她多么渴望母亲能给她一丁点的爱,甚至是理解跟肯定。但事实确恰恰相反,“母亲”反对她上大学,反对她跟不是回族的人谈恋爱,甚至在她病危之即,还去刺激她。处处表现自己是为了维护自家的名誉跟对穆斯林的虔诚,但这一切让新月发出“她是我的亲妈吗?”的感慨,这是她埋藏心中多年的疑惑。她哭着问她的父亲,韩子奇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拿出了一封信,一封新月的亲生母亲写给新月的信。“新月,我亲爱的女儿:你还在梦中,妈妈却要走了,我真不知道你醒来后会怎样哭叫着寻找妈妈......妈妈走了,继续在陌生人当中孤独的旅行,不是去寻找谋生的路,也不是去寻找爱,而是寻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独不应该失落自己......”
 看到这儿我不禁为新月的悲惨遭遇而深表同情,新月她是那样一个善良,纯洁,开朗的女孩。她对学业是那么充满向往,一定要考上北大英语系。她对每个人都那么好,帮助寝室里英语差的罗秀竹。但她的心脏病把这一切都毁掉了,父亲姑妈的疼爱,哥哥天星的关爱,楚老师的支持,并没有让韩新月自暴自弃,而是积极的于疾病做斗争,可命运就是这样,从不眷恋人,还是让这样一个单纯善良的人留有遗憾的离开了。新月的心中都未曾放弃过对于爱,对于美好,善良等的追求,但最终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
 拥有生命,便是我们人生最大的乐趣。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好友

4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27#
发表于 2015-2-28 16:43:11 |只看该作者
读《边城》有感
  清澈蜿蜒的河水,碧蓝碧蓝,澄明如练的天空,群山环抱的民风淳朴的山村,慈祥善良的摆渡老人,以及他乖巧伶俐的孙女。“一道斜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谁的歌声绕过远处隐没在黄昏中的群岚,透过轻纱柔曼的暮霭,缭绕在江边,久久不肯散去……
  《边城》就是以这样清新的场景在我眼前展开,在淡淡的叙述中带我走进一个吟着忧伤牧谣的童话。
  翠翠和她的爷爷靠摆渡相依为命,一直长到了15岁,俨然如活泼的小兽。明净的眸子里没有悲伤,也看不见忧愁。每天编蚱蜢,摆渡,唱渔歌,吹牧笛。这样的生活如一潭平静的湖水,澄明似练,却没有丝毫波纹。直到15岁时的端午节,她在黯黯的江畔遭遇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一个让她彻夜难眠的人——傩送。
  如一粒石子落入了潭中,激起了圈圈涟漪,她生活的平静被打破了。她依然每天编蚱蜢,摆渡,唱渔歌,吹牧笛,只是她的心里藏了一个秘密,一个连爷爷也不能说的秘密。古朴的青瓦,飞转上扬的阁角,檐下有古旧的风铃随风轻响,那声音好像撞在心上,一下,一下……
  人世间的美好与凄凉,在这篇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翠翠与爷爷至深的亲情,天保,傩送两兄弟的手足情,祖孙二人与村里人的和谐融洽而又质朴的邻里关系,人与自然的统一,淳厚的民俗与民风……
  这里的忧愁是一滴化不开的墨,滴到心上,纠缠不止,然后风干,凝结在那里,无法抹去……
  只有那澄明的江水,依然诉说着那些古老的故事……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好友

4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26#
发表于 2015-2-28 16:38:5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美琪 于 2015-3-2 16:41 编辑

       《狼图腾》读后感
    《狼图腾》向我们展示了曾经美丽的蒙古大草原和草原人、草原狼艰难而又新奇的生活。
      草原狼顽强地生存了下来,靠的就是那股血性。当狼逃生时,它可以咬断伤腿,刮骨疗毒是治伤,而狼是自伤,颇有壮士断腕的壮烈。当狼袭击马群时,它可以选择最残忍的自杀式打法。当搬迁时,小狼宁愿被勒死也不屈服,让人不禁感慨狼的桀骜不驯的精神。只有在不断地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斗争中,人才能进步,才能体会与社会共成长的快乐。
    《狼图腾》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草原狼丰富多彩的杀敌方法。每次战役真正的作战时间不过十几分钟,但作战前狼群耐心的伏击、精妙的设围、细致的观察,营造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紧张而又亢奋的氛围,而作战是的迅雷不及掩耳,放弃还有战斗力的猎物而击期于猎物的指挥,有些卑鄙却极其实用能够的捕猎物的绝招,又让我们拍案叫绝,赞叹不已,这动静之间,却淋漓尽致地把草原狼的指挥、韧性、组织性和纪律性表现出来。狼群屡战屡胜的原因是狼群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自然和人为的条件,居然成了狼制胜的法宝。
      草原狼的进攻,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可以从狼身上借鉴很多东西。学习狼但也不能拘泥于具体的战术,而是要锻炼自身勤于思考、善于应用策略的能力。
     《狼图腾》的结局有些感伤,美丽的草原消失了,草原精灵狼群也远去了,草原的人们落寞了。若我们的社会是草原的话,且我们都能尊重社会规律,不让类似的悲剧重演,这样我们就能像狼一样在草原上自由地驰骋。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FavorShow.com 非我秀 ( 京ICP备15014749号 )

GMT+8, 2024-6-30 11:18 , Processed in 0.09707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